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处

中華人民共和国駐大阪総領事館経済商務処

首页>行业与市场

来源: 类型:

日本出口结构现状和优势产业

日本是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国。据世界贸易组织(WTO)统计,2012年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为16850亿美元,其中出口7990亿美元,进口8860亿美元,均列国别第三。若将欧盟整体纳入排名,日本贸易总额及进出口额分别居世界第四。自2002年以来,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,中日贸易额占日本对外贸易额的20%左右。

一、日本出口结构现状

(一)机电制造业是出口龙头产业

一般机械、电气设备、运输设备、科学仪器等机电制造业是日本主要出口产业,自2005年以来每年合计金额均占出口额的60%以上。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(JETRO)统计,2012年上述四大产业出口总额为5195.31亿美元,占出口额的64.8%。其中,一般机械(含发动机、金属加工设备、矿山机械、纺织设备、轴承)1614.22亿美元,占20.1%(占出口额比重,下同);电气设备(含半导体元器件、影像设备、音响、集成电路、电池等)为1433.77亿美元,占17.9%;运输设备(含汽车、商用车、卡车、摩托车、汽车零部件、船舶等)1885.27亿美元,占23.5%;科学仪器262.07亿美元,占3.2%。

(二)汽车、机床是出口主力产品

据JETRO统计,2012年,一般机械大类中,动力设备(发动机为主)出口额284.2亿美元,占一般机械出口的17.6%;金属加工机械(机床为主)出口额167.39亿美元,占10.37%。电气设备大类中,半导体及元器件是主力商品,出口额为419.9亿美元,占电气设备出口额的29.3%;集成电路出口280.4亿美元,占19.5%。运输设备大类中,汽车出口额为1159.82亿美元,占运输设备出口的61.5%;加上汽车零部件,占比达到82.9%。

(三)周边和欧美是主要出口市场

中国、美国、东盟、欧盟是日本重点出口市场。2012年日本对四大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:中国1446.88亿美元(占总出口份额18%,下同),美国l406.24亿美元(17.5%),东盟1297.88亿美元(16.2%),欧盟817.42亿美元(10.2%),合计为4968.42亿美元,占日本出口额的62%。

二、出口优势产业情况

(一)汽车产业

1.产业规模 据日本汽车工业会统计,2012年日本汽车产业总产值为47.3万亿日元,占日本制造业总产出的16.4%;2012年汽车出口12.75万亿日元,占汽车行业产值的27%,占总出口额20%。汽车出口贸易顺差13万亿日元。设备投资为7549亿日元,占全制造业设备投资的19.3%。

2012年至2013年汽车产业总销售规模52.46万亿日元,总资产73.01万亿日元,直接从业人口20.76万人,丰田、日产、本田三大企业合计销售额占全行业的75.2%。汽车零部件总销售规模22.31万亿日元,总资产22万亿日元,直接从业人口21.04万人。汽车零部件三巨头—电装、爱信精机、丰田自动织机销售额合计占全行业的34.5%。各相关行业对汽车业的依存度高,基础材料行业为30%、铸造业为70%、纤维行业为30%—40%、铝业为30%、钢铁为20%、电线行业为10%。

2.技术研发 日本极其重视汽车节能技术的进步和研发,2011年日本汽车行业研发费用达2.18万亿日元,占制造业研发费用的20.2%。日本汽车企业与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免碰撞、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和测试,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。

在燃料方面,日本汽车业主要采用油电混合动力、充电混合、纯电动、燃料电池等技术。丰田自1997年率先普及混合动力汽车,迄今已在8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24款混合动力车(HV)和1款充电式混合动力车(PHV),累计销量超过600万辆,获得良好市场效益。纯电动车依托电动机和锂电池技术,由三菱、富士重工等企业从2009年开始普及,2012年日本国内电动汽车保有量为55000多辆。目前,充电设施不足和车价高昂是制约日本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瓶颈。近年,日本汽车产业开始致力于先进的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研发,丰田公司于2014年率先推出氢燃料汽车,本田公司也将于2015年投放相关车型,日本汽车工业可能迎来新一轮变革。

3.市场情况 日本汽车市场高度发达,本土企业实力雄厚,丰田、日产、本田、马自达、铃木、日野、五十铃、三菱八大车商占据绝对市场份额。因此,除雷诺和福特分别持有部分日产和马自达的股份、韩国现代及其他欧美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和销售网点外,目前没有外资车企在日开展生产。

(二)机床产业

1.基本情况 日本机床产业20世纪50年代起步,60年代发展,70年代数控机床获国际市场认可,1972年出口额超过进口额,成为出口产业。2012年机床业产值11500万亿日元,其中出口9456亿日元,占比达82%。生产数控机床82175台,96%用于出口。日本现有机床企业约200家,从业人员2.4万人,2011年统计显示,日本有6家企业进入全球10强。

2.主要市场 由于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增长,该地区日益成为日本机床海外出口重要市场,并推动日本机床海外订单比例持续上升。该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30%提升到2010年的约70%,其中亚洲地区订单高达54.7%,2012年升至60.9%。

3.技术趋势 日本机床业在中高端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和集成开发能力,据经产省统计,2012年日本生产的82175台数控机床中,数控加工中心45998台,占56%。近年,汽车、航空、能源、医疗等领域机械加工需求持续增长,为满足制造业复合型加工的新需要,日机床业积极研发集成多道工序的加工技术。扩大材料范围,可加工钛金属、陶瓷、玻璃等非金属材料;提高加工精度,开展光纤连接器等精密加工。

(三)机器人产业

 1.国内应用广泛。日本机器人产业始于1969年,川崎重工研发出第一台产业机器人。2011年,日本产业机器人产值42.7亿美元,占全球(85亿美元)50.2%;电子零部件安装机器人领域占70%份额,两项合计占比57.3%。日本投入使用的产业机器人达30.72万台,居世界第一位,其次为北美(18.47万台)、德国(15.72万台)、韩国(12.42万台)、中国(7.43万台)。

2.产业向外拓展。据日本海关统计,2002年日本产业机器人出口数量1.8万台,金额为496.9亿日元。2011年出口数量7.3万台,增长4倍,金额为1217.9亿日元,增长2.5倍,创历史新高。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(26.4%)、中国(20.5%)、荷兰(14.9%)、韩国(12.1%)、德国(6.6%)。

近年世界机器人市场迅速发展,应用地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国拓展。2011年世界产业用机器人市场达85亿美元,近5年来增长60%,日本机器人出口前景广阔。以中国为例,目前进口机器人约70%来自日本,日企为规避中国对机器人进口加征关税,积极考虑在华布局中国生产,不二越与安川电机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。川崎重工将于2015年在中国设厂生产机器人,未来产量计划年产1万台。

3.企业各有专长。日本机器人生产企业十分专注各自细分领域,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。在焊接领域,有神户制钢、大变、松下焊接系统、法纳克、安川电机、川崎重工、不二越。在喷漆领域,有川崎重工、法纳克、安川电机。在搬运领域,有大仓运输机、川畸重工、法纳克、不二输送工业、三菱电机、安川电机、不二越。在玻璃板搬运领域,有日本电产三协、平田机工、不二越、安川电机。在硅晶搬运领域,有川崎重工、大变、平田机工、安川电机。在水平多关节领域,有精工爱普生、电装DENSO、东芝机械、三菱电机、YAMAHA发动机。在垂直多关节领域,有IAI、东芝机械、YAMAHA发动机。其中,精工爱普生是世界最大水平式多关节机器人厂家,纳博特斯克拥有全球精密减速机市场60%的份额。部分生产企业还十分重视跨领域发展,最有影响力的是法纳克和安川电机。两家企业2013财年销售收入分别达1460亿日元和1220亿日元。

4.重点研发方向。一是垂直型多关节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领域焊接、喷漆、搬运、组装等工序,由6轴向7轴过渡。法纳克在研发可与人共同工作的新机种;精工爱普生正开发双手臂机种以提高作业和空间效率。二是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领域,山梨大学研发的机器人可以拧螺丝,用于电子产品的组装;松下和重机两公司积极开发为印刷电路板安装零部件的新型机器人。三是研发并连型高速机器人,通过摄像头准确判断运动中的产品形状和位置,对货物进行快速抓取和分拣。四是机器人专用多用途附件,可使机器人通过变换前端工具满足多种操作要求,增加灵活度。例如,在各关节加装附件和伺服电机后,机器人可围绕障碍物完成复杂和精密动作。


资料来源:商务部